本版统筹 晶报记者 马骥远
本版采写 晶报记者 史青玉
摄影 晶报记者 金羽泽
你会过马路吗?
那还用说!
但是,
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,
我们还真不一定“会”过马路。
“凑够一撮人就走”的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
已经存在了很多年。
从1984年9月4日开始,深圳交警即已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骑单车者和行人从严执行罚款,可以说,深圳整治“中国式过马路”陋习的努力已经持续了33年,成效固然显著,但至今未有穷期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摒除不文明的行为习惯,也绝非一日之功。
1984年,深圳就对“中国式过马路”开刀
“雄赳赳,气昂昂,冲到路中央;有中年,有儿郎,老爷老大娘;迎着红灯亮,不停止方向;凑够一撮,随波逐流向前闯……”一曲《过马路战歌》生动刻画了何谓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羞愧。据相关部门统计,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,53%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,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。
宣传、劝导、监督、处罚,治理“中国式过马路”。
如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,提高市民出行效率?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,是持续有效的治堵良方。对行人、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开展提升交通文明整治行动,交警部门从未放松过。1984年9月4日起,深圳市交通大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骑单车者和行人从严执行罚款。在执罚之前,交通大队自当年7月中旬起,每日出动宣传车沿街道宣传交通法规,并在8月底印发了“告全市人民的一封信”、“骑车行人注意事项”,散发到各单位、学校、家庭。交通大队从9月1日到9月3日,对违章的骑车者和行人只是一般教育放行,从4日起从严执罚。据不完全统计,之前3天因违章而被罚款的单车2100多辆,行人140多名,经教育后放行的7100多人次。
交通文明像一张深圳素质的名片
站在莲花路新洲路交汇路口,机动车右转专用道上的斑马线没有行人交通信号灯,等待通行的行人左右张望车辆通行情况,远远而来的车流开始减速慢行,最后停在斑马线前等待行人通过。如今在深圳,越来越多的司机在通过斑马线前会自觉减速或停下来。开车礼让行人,已蔚然成风。如此文明景象,始自深圳2013年8月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的“礼让斑马线”整治行动。
市民方先生是驾龄20多年的老司机,斑马线礼让行人早已成为他的习惯。“在斑马线前,我一般都会让行人的。”方先生告诉记者。但他也指出,有些行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。最让他郁闷的是车子礼让了,但一些“目中无车”的行人,一边慢悠悠过马路,一边打电话、看手机,全然不顾一排车子在等着他们。“希望司机素质提高的同时行人的素质也能提高,这样才能平衡,‘礼让斑马线’需要大家共同配合,才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。”
经过多年整治,深圳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有了很大改观。
总览深圳近五年交通文明治理举措,交通文明就像一张深圳素质的名片,始终体现着深圳特有的礼让他人的优秀气质。2012年12月13日,深圳交警部门组织了全市第一次“绿马甲”统一整治行动,重点对行人冲红灯、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治理。深圳向“中国式过马路”说不,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分档处罚,其中顶格100元罚款。处罚手段除了罚款外,还有让违法者现场穿上“绿马甲”协助交警执勤,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劝阻。
2015年,深圳交警在全市40个车道汇合的并道路口推出车辆“拉链式”交替通行模式,通过整治和宣传,路口“拉链式”交替通行率提升至90%以上。现在,它已成为深圳大多数车主的文明驾驶习惯。这样一种通行方式不仅能缓解交通拥堵,降低事故频率,提高通行效率,更重要的是,它有助于培养文明的驾车习惯。另外,针对“乱鸣笛”扰民的行为,2017年4月,深圳交警在盐田明珠大道率先安装了“声呐电子警察”科技设备,实现对“乱鸣笛”违法的精确自动查处,有效遏制乱按喇叭的行为。
交通文明关系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
今年3月,晶报刊发《“中国式过马路”应该怎么治?》一文,为了观察行人过马路的情况,记者在现场用手机拍摄了一段15分钟的视频。在此期间,共出现13次红灯提醒,每一次红灯亮起的时候,都有行人公然横穿马路,惊险万分。15分钟的视频中,约有95人闯红灯过马路;每次红灯持续的时间不足1分钟,而闯红灯人数最多的一次达到近20人。在这些闯红灯的人群中,有埋头看手机的上班族,有拉着拖车的小伙子,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,更有甚者,一名中年男子推着坐轮椅的老人,扭头看了一眼来车的方向,便贸然推着老人快速冲到马路对面。种种冒险行为,叫人捏一把汗。
针对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的屡禁不止,深圳交警在今年上半年,在个别路口设立了专治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神器——“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”,对行人过马路无视红绿灯的“任性”行为进行整治,结合“人脸识别”技术,实时抓拍、监督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。街头采访中,市民纷纷对这一创新举措点赞。有市民表示,新技术有助于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但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取决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。
“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,和红绿灯无关。”对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的这一调侃性的描述,曾经引起了网友广泛的共鸣,同时也引出对交通安全意识和国民素质的讨论。深圳市政协委员李继朝表示,对于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不能只是调侃一下就一笑而过,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来说,更应该努力采取措施使道路更安全、通畅。而对人们的行为习惯,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,同时也不可缺少道德教化和及时的警示。“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,交通文明已不再是一种口号或创建目标,而是人们一举一动的细节,升华为一种深圳精神,让交通文明悄无声息在这座城市生枝开花,散发在每个角落,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内在魅力,更关系到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,而城市则因为交通文明更加温馨和精致。”